NAXS网

首页 > 个人日志 / 正文

穆旦的诗(学人||诗人穆旦)

admin 2021-11-07 个人日志 评论

穆旦的诗(学人||诗人穆旦)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困境,无数中国学人奔走在离徙的路上,年轻的穆旦也是其中一员。在长沙临时大学所在的南岳圣经学校,穆旦积极探索诗歌创作,于11月完成被认为是他第一首成熟的作品《野兽》:“黑夜里叫出了野性的呼喊,/是谁,谁噬咬它受了创伤?/在坚实的肉里那些深深的/血的沟渠,血的沟渠灌溉了/翻白的……在暗黑中,随着一声凄厉的号叫,/它是以如此锐利的眼睛,/射出那可怕的复仇的光芒。”这首诗不长,短短的16行,但却受到评论家的积极评价,学者秋吉久夫认为“是讴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赞歌”。

学人||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穆旦

随着日寇紧逼武汉、长沙,长沙临大只好从衡山湘再迁云南昆明。当时一部分师生组成长途跋涉的“湘黔滇旅行团”,开始了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长征”,穆旦同样是步行团中的一员。在这支队伍里,穆旦有一些引人注目的行为。他每天背英汉词典,当“长征”结束时,一本英汉词典也就背完了。据当年长沙临大经济系学生蔡孝敏回忆:“十一级查良铮兄,于参加旅行团之前,购买英文小词典一册,步行途中,边走边读,背熟后陆续撕去,抵达昆明,字典全部撕光。”但是,在3000多里步行的途中,穆旦记住的远不止那本英汉词典。对于一个对现实有深切关怀的诗人来说,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底层的人民无疑是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为此,他写下组诗《三千里步行》:“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曾在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着的希望。”

学人||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联大时期穆旦在昆明

在步行团到达昆明之前,长沙临大改称西南联合大学,于1938年5月4日上课。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年代,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昆明,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一一西南联大成为战时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成为新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汇集了中国新诗史上众多的精英人物,其中有早期白话诗人兼诗歌理论家朱自清、新月派领袖闻一多、浅草一沉钟诗人冯至、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等人;写诗的年轻人则有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王佐良、杨周翰等人。他们一起研习中外诗艺,将中国新诗现代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步行团中的教授闻一多,一路上和学生同吃同住,长须飘飘,诗意盎然,沿途写生、谈诗,给穆旦以极大的影响和启示。此后,在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编选《现代诗抄》时,竟然编选了穆旦的诗歌作品11首,仅次于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由此可以看出闻一多对穆旦才华的充分赏识。

学人||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穆旦与妻子周与良

由于西南联大师生人数众多,校舍不够分配,西南联大设蒙自分校。在蒙自,穆旦选读吴宓教的“欧洲文学史”和威廉燕卜荪教的《莎士比亚》和《当代英诗》等课程。他一边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一边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尤其是在年轻的英籍教授燕卜荪的启发引导下,他对拜伦、济兹、布莱克等英国浪漫派作家的文学作品入迷,同时还专心攻读艾略特、奥登等人的诗歌。与此同时,穆旦还在蒙自开始学习俄文,他跟着历史系的教授葛邦福学习,学得非常认真。同学们经常看到穆旦在蒙自海关大院的教室里和葛邦福坐在一起,虚心向他请教。1938年8月文法学院迁到昆明,穆旦又选修俄文教授刘泽荣的课,这为他以后翻译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作品奠定了基础。

学人||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穆旦及其友人

在西南联大,穆旦、王佐良等一批喜欢诗歌写作的学生积极组织和参加一些文艺社团,当时联大有南湖诗社、冬青文艺社、文聚社等,由学生组建,请闻一多、朱自清、冯至、卞之琳等教授作指导或顾问,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与文学有关的活动,如讲座、座谈会、诗朗诵、谈论会等。据当时西南联大学生刘兆吉回忆,南湖诗社创办时,征求穆旦意见,“他不只同意,而且热情地和我握手,脸笑得那么甜,眼睛睁得那么亮,至今我记忆犹新”。穆且不仅同意办社宗旨,列名发起人,还积极帮助发展新社员,并经常为诗刊写稿。除积极举行各种活动外,这些文艺社团还自行印制一些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南湖诗社的《南湖诗刊》上,就发表过过穆旦、赵瑞蕻、刘兆吉、向长清、周定一等人的作品。文聚社的《文聚》是以“昆明西南联大文聚社”的名义出版的,创刊号于1942年2月16日问世,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再改为不定期丛刊,又改为《独立周报》的副刊,一直出版到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穆旦在《文聚》创刊号上发表了现在被视为中国新诗经典之作的《赞美》。据统计,在《文聚》杂志上发表诗文最多的,老师是冯至,学生是穆旦。在西南联大这片新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地里,众多的文艺社团培育成长了一大批著名的青年诗人,穆旦就是同学们仰慕的“校园诗人”之一。他在学习之余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在大后方的诗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众所瞩目的新星。

学人||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西南联大南湖诗社合影

1939年到1940年,穆旦写下了《防空洞里的抒情诗》《劝友人》《童年》《漫漫长夜》《在旷野上》《不幸的人们》等作品,有的还是长诗。在这段时间发表的诗歌作品中,“穆旦始终坚持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传达他对所热爱的大地、天空和在那里受苦受难的民众的关怀”,同时把他的诗性思考融入到现实中国的土壤中,努力在诗歌作品中做到现世关怀与永恒思考的完美结合。1940年8月,穆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联大外文系,留校任助教,负责四川叙永分校新生的接收及教学工作。叙永位于四川、云南、贵州交界处,是个偏僻闭塞的小县。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的校舍借用县城内原有的庙宇,整个学校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极其艰苦。穆旦被分配在外文系,其同事有陈嘉、王还、杨周翰、王佐良等人,一起承担着“大一英文”的教学任务。除正常的教学任务外,穆旦仍然积极从事诗歌写作。对于这段经历,贺祥麟谈到:“查先生多次为《布谷》壁报写诗,他的诗深邃、醇厚、有浓烈的西洋诗味道,又很有他自己的风格……查先生成了“九叶派”中的一位杰出诗人,影响很大。其渊源则应追溯到他在叙永的诗歌。”

学人||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穆旦一家

1942年2月,应中国远征的急需,穆旦作为中国远征军翻译奔赴缅甸战场抗日,其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在胡康河谷的森林中目睹战友的死亡,九死一生。正是这种对战争的亲身体验,使他写下了著名的《森林之魅一一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在作品里,穆旦将战士的死亡融合进森林的生长之中,那些开满死者头上的“无名的野花”……看似平和克制,实则潜伏着情感的洪流。而唯其如此,这种情感的洪流才显得更加宏大深沉、更加悲天悯人。这种表现抗日战争的方式,这种祭奠死亡灵魂的书写,更合乎人性和人道,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因此,唐湜认为《森林之魅》“从其思想的深沉、情感的融和和与风格的透明来说,该是中国新诗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作者诗集里的冠冕”。

学人||诗人穆旦:同学最仰慕的“校园诗人”

穆旦诗集

可以说,作为一位优秀的青年诗人,穆旦在西南联大时期的诗歌创作引起了20世纪40年代人们的强烈震撼,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地位。1994年,在王一川、张同道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丛书”中,穆旦列在诗歌的首位。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穆旦诗集(1939-1945)》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2001年,其20世纪40年代的诗作《赞美》和《春》被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

内容选自《西南联大人物故事集》)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南迁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2年2月投笔从戎,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穆旦”的文章

热门浏览
热门标签
生肖 排行榜 游戏 十二生肖 淘宝 WORD 节日 攻略 Excel 小说 抖音 句子 原神 win10 手机 云顶之弈 梦幻西游 SEO ppt 故事 排行 英雄联盟 微信 经典 意思 WPS 赚钱 觅长生 大全 什么 和平精英 疫情地图 百度地图 王者荣耀 春节 推荐 光遇 诗句 Win7
最新评论